今年5月的北京意大利横扫奥地利进入8强,白天大太阳,晚上刮着风,不知是要开始曝晒还是准备下雨。
我半岛体育坐在北京飞往维也纳的航班上(国内不能直飞布拉格,所以先到维也纳),脸上看似镇定,心里则挺担心这条航线是否会经过车臣、乌克兰等地区上空。我一边想着,一边跟媳妇儿说意大利横扫奥地利进入8强:“签证查的那么严,有必要么?那些人为什么就非要呆在国外不回来呢?反正我肯定死也要死在中国。”虽是句玩笑,但之后的见闻还是让我的态度有所转变。
晚上8点的温泉小镇,到9点30天色才会暗下来。这个地方梦幻的让人觉得不真实,好像只是电影中的场景,并没有人在这里生活似得。
捷克
这个中欧国家在历史上大多时候都在扮演一些强大帝国的附属国角色,曾经与斯洛伐克合并,做过中国的共产主义好伙伴,1993年和平分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之路。我们的地接导游马导说:“从此捷克成了不上不下的国家,社会主义走不下去,资本主义也没走好。”
比尔森广场,有鸽子,有啤酒,有阳光,可以坐一整个下午
导游
马导是个已经旅居欧洲二十多年的云南人,59岁了,可身体好的绝对不输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油亮直挺的头发,紧身的夹克和裤子,厚重的嗓音中气十足,脚上那双潮到爆的PRADA漆皮鞋,让他的形象一下就刻在了我脑子里,这次旅途所闻,大多都是来自马导之口。
说起马导,就不得不提一下导游这个行业。在欧洲,导游是一份挺牛的职业,受人尊重,收入不菲,因为他们是欧洲文化的布道者,所以欧洲导游对自己的工作看待的还是很神圣的。但高标准必然有高要求,就我所见的各个景点的带团导游,年龄大多不小,因为他们要对自己所传播的文化有所体会和理解,背书是会被鄙视的。和马导聊着国内的旅游业,直爽的他说起自己在欧洲的导游身份,自豪的像个打了胜仗的将军。
布拉格的广场
布拉格
这是一座印象里充满了浪漫和童话色彩的城市,而我不得不承认,对于捷克和布拉格的了解,除了《鼹鼠的故事》和“布拉格之春”外,其他的印象和兴趣几乎都来自于蔡依林的《布拉格广场》。这歌没瞎说,其中所有对于布拉格的描述,在现实中都能找到真实的场景。拥挤的人流让我不自觉地抓紧背包,这嘈杂的感觉和国内的景点差不太多,但这嘈杂人群的悠闲和有序又让我很快放松了警惕,那一刻,感觉自己可以融入这个环境,仔细的去感受建筑墙面几百年的苍老肌理意大利横扫奥地利进入8强;慢步于长廊里看着街头的表演艺人和充满创意的“乞讨者”意大利横扫奥地利进入8强;在一个偏僻的街角,给媳妇儿要一杯拿铁,我来个三分之一杯白葡萄酒。就是在这样一个童话感极强的空间里,好似有一股巨大的力量把你的身体和灵魂一起吸进了大漩涡,恍惚过后如梦初醒,心中大惊:我的天呐意大利横扫奥地利进入8强!我们居然什么也不干对着两杯饮料呆坐了整个下午。
回到酒店,心里觉得有点空,还有点不知所措的内疚,我跟媳妇儿说:“现在我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留在国外了。”
瑰丽神秘的教堂玻璃绘画
发展
捷克曾经和现在一直都有很多让捷克人自豪和骄傲的民族工业,只是不少也显得遗憾和衰败。很多人知道美国百威啤酒,其实如果深究百威品牌的历史,捷克才是“百威”的发源地,其知名度在欧洲之高,就好像你告诉一个欧洲人“百威是美国的”,他的反应就会像一个中国人听到“汉字是韩国的”一样吃惊。
啤酒博物馆里五颜六色的啤酒瓶
捷克除了有世界上最好的啤酒百威、比尔森之外(很遗憾国内买不到),捷克的人造水晶和皮制品曾经也享誉整个欧洲。马导说捷克是对他有恩的国家,他早年到欧洲,当时捷克还未加入欧盟,各国间存在贸易壁垒,年轻的马导从奥地利到捷克购买皮制品,再带回维也纳沿街兜售,这一趟就把他的普通轿车换成了奔驰。欧洲人思维规规矩矩,再加上严格的贸易法规,给了那些“聪明”、“勇敢”的中国人在欧洲站稳脚跟的机会。
后来捷克积极加入欧盟,本想借助资本主义世界打开发展的大门,谁知事与愿违。不同于英法德意奥这样的老牌强国,捷克虽为发达国家并有着很高的人类发展指数,但变革后的国有归还私人,使捷克国力衰弱,无力抵抗国外工业的进攻。捷克的人造水晶地位被奥地利取代;捷克在皮制品上的优势被意大利和中国的物美、价廉所消减殆尽;捷克人引以为豪的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四家汽车品牌之一的斯柯达汽车,也在2000年被大众集团收购,但谁能说这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捷克提线木偶,价格不菲
文化
欧洲人对文化的保护、继承、宣传可以说是世界上做的最好的,他们把所有你能够触摸、看到甚至是听到的东西都包装成了文化。他们不会告诉你,我的国家和民族是优秀的伟大的,我的城市是最美丽最悠久的,但他们会告诉你,我们的城市里生产了世界上最好的啤酒;我们的教堂里绘制着最美丽的彩色玻璃宗教画;我们生产了最精美的水晶杯;我们有城堡、教堂,还有音乐厅、博物馆;世界都在读卡夫卡和米兰·昆德拉,他们看小鼹鼠,听德沃夏克的交响乐。你看,欧洲人知道,文化不是飘在云上的,文化一定是你看得见、摸得着的人类文明痕迹,文化是和你交谈时展现的艺术情趣和幽默感。想到我们自己,我们的文化,也许就是愿意花功夫寻找一款顺口的茶。
维也纳美泉宫后面的皇室私家园林,处处透着人工的精致
生活
走在捷克干净而精致的街道上,一辆迈巴赫从身边开过,马导转身对我说:看见了么,在欧洲开这样的车,是要引起有关部门关注、要接受审查的,所以欧洲有很多富豪,但大多很低调,而这些富豪大多数也都是接受家族留下的财产。在欧洲想要一夜暴富几乎是不可能的,同时社会福利和人民的工资水平比较高,人口却接近负增长,这样的社会状况造就了我们印象里“悠闲”的欧洲人。刚踏入捷克时马导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奥地利的农夫,在山上拥有很大一片草场,他只在里面养了7头牛,不增不减,就这样生活了很多年。有一年马导进山游玩和农夫聊了起来问他:为什么不多养一些牛,这样就可以卖更多牛奶赚更多钱。农夫回答:只要7头就够了。
我没办法评判这样的生活理念正确与否,只是突然发觉,在中国除了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我还觉得对未来有奔头儿;除了自出生就伴随始终的各种竞争,我还能够拥有对自己生活选择的权利。这一天,我有点想家了。
人骨教堂
生命
在捷克的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著名的人骨教堂。马导说,很多中国的游客,尤其是南方地区来的,都不愿意到人骨教堂里面去看,他们觉得特别晦气。人骨教堂里有几万具尸骨,都是在中世纪由于瘟疫而大量死去的人们,后人在当时的埋尸坑上建立教堂,放进这些白骨,除了纪念死难者之外,更是对人们的一种警醒。
回程路上,由于就要分别,马导说了一些他自己的事儿,我只记得他说:“他们有人说,落叶要归根,我已经这把年纪了,这辈子过得很舒服,也没什么后悔的,他们那老一套我觉得就无所谓啦,哪里的黄土不埋人……”
回来后,我很开心,看着早高峰蚁群一样的人群,望着灰蒙蒙的天,我觉得特别的亲切。人生长于环境,适应环境,乃至改变环境,最后融于环境。想起捷克城市的衰败萧条,很惋惜,因为曾经那么灿烂;很庆幸,这辈子生长在蓬勃向上的中国。
布拉格道路上的观光马车
最后
逗留时间短暂,仅记所见所闻,不妥之处,还请见谅。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